2019年1月24日 星期四

相親四十四回合


  據說,有些適婚青年反對相親,他們寧可讓歲月蹉跎,年齡遞增,也不願意去相人或被相一次。對他們來說,相親是一種古老的方式,早已落伍,現代青年不應該還吃這一套。
  那麼,他們心目中的進步觀念又是什麼呢?
  絕大多數受到時髦言情小說的影響,他們認為男女相識應緣於「偶然」,是「千萬年才有一次的機會」,應該「很巧的碰面認識」,對方又「百分之百的符合理想」。心靈火花無意識交會的地點,或者在春日陽光燦爛的山林,或者在小雨籠罩的大街,或者在金碧輝煌的音樂殿堂。總之,絕不是在相親的場合。那麼多「偶然」中,能有多少「機會」認識年齡學識相當的異性,進而在短時間的談話後,交換地址與電話號碼,大概只有天知道了。對著春雨發愁,望著秋光發愣,腦中編織著白馬王子、白雪公主綺夢的人,還真不少。
  穿戴妥當、正經八百地坐在家中客廳,等候對方大批人馬前來,做身家調查式的談話——我能瞭解青年男女排斥此類相親的心理。然而,如果相親能簡化到只有當事男女兩人,不須「父母出面」,介紹人則是雙方的共同朋友或同學同事;這類相親我非但贊成,而且身體力行。
  我在大學的戀愛成績一片空白,至今還很欣羨4年同窗而結為終身的伴侶的同學,雖然我們班上也僅只一對。一直到進入社會做事後才覺悟到,此生大概只有靠相親才能完成終身大事了。從26歲相親相到36,整整10年又半,每年平均算4次好了,總計不下40次。這方面的心路歷程人生經驗,夠讓那些頭一回戀愛便成功的人歎為觀止。是我願意如此嗎?我想沒有人願意——有了好對像,誰還會眷戀什麼單身貴族,有哪一種虛榮心足以蔑視愛情的甜美?
  經驗告訴我,或然率在相親中根本不適用。
  因為相親往往會有三種結果——最理想的是相看兩心歡,也就是一拍即合。其次是相看兩無言,彼此都不中意,只當在一塊喝了一杯咖啡。最不願見到的是一方有意一方無情,不算誰是「落花」,誰是「流水」,回去後辜負遺憾的錯綜情緒往往持續好幾天。依照或然率算來,這三種可能各佔三分之一;換句話說,相親三次便有一回成功的機會。但是事實卻不然,因相親而傷痕纍纍的可大有人在。
  失敗的經驗不見得不愉快。我便有一次南下台中相親的經驗,至今難忘。介紹人是一位長輩,她給我女方的電話號碼,我主動跟她聯絡,自行邀約見面。我們一看就覺彼此都是對方要找的人,談話融洽愉快,卻因某種原因不可能結合。我悵然北返,爾後路經台中,都會約她敘敘。俗話說:「一樣米飼百樣人。」相親遇到的各式人等都有,有客氣相談的,也有冷漠相待的;有知無不言的,也有遮遮掩掩的。雙方都有誠意,相親未必成功;一方缺乏誠意,結果必然一敗塗地。
  有一段時間我租住在沒有電話的房子,一位熱心為我做媒的老同事,數度對我抱怨聯絡不便。有個假日,她的一位要好同學北上,兩人相偕到我住處,不巧我當天外出,她留了張紙條,要我當晚一定打電放給她。我返家已近子夜零時,心想不好打擾。次晨再聯絡時,她的那位同學已搭早班車回南部。「這機會可是你自己白白丟掉的噢。」她說。3個月後,我遷居到有電話的房子。
  我從不唱「不結婚也可以活得很好」的高調——雖然單身時日子過得還不錯。只是逢人就「請介紹!」遇到老同學則問:「可有未出閣的小姨子?」我有一個堅持,絕不用「偷看」的方式。一位同窗的太太對我說,她有個朋友在某機構服務,要我私下先去看看。我告訴她:「正式邀約,大家大大方方的看。」我不在乎咖啡錢,也不怕失望——這是相親前最好的心理準備。
  相親通常是「一對一」,這是比較理想的狀況。曾有一位學長介紹他的遠房親戚,說姊妹兩人只差一歲,願意同時讓我看看。我坦白道出感受:「這不太好吧,有點像挑蘋果;不管選上誰,另一位的心裡一定不好受。」結局當然只相一人。聽說時下有些自恃身價高昂的單身漢,喜歡進行多選一的相親會面。我勸此輩「貴族」不必如此費事,選美主辦團體已經選出了好幾個中國小姐,這些正是萬中選一的絕佳人選,直接去進行交往,豈不便利些?
  一切方法用盡,所有關係拉盡,遺失的肋骨仍在茫茫人海中:我採用了不得已的辦法——登報徵婚。
  所有找對像的方法中,我以為上電視最不堪的,在眾目睽睽下跟陌生異性談話,一點隱私都沒有,還要表演才藝唱歌給人家聽,未免太那個。其次就是登報徵婚,明知效果微乎其微,但在無法可想時也只好姑且一試。信來得不多,有的內容簡短,意在投石問路;有的母代女寫,希望長輩先行會面;有的路途遙遠,不得不原件退還。花了1000多塊錢廣告費,且算買個經驗吧。
  老式相親在女方端茶露面時,男方需給一個紅包,算是相一眼的代價。女方則需花相當心神打扮準備,並不輕鬆。新式相親一切從簡,雙方在自然怡然的氣氛下進行。紅包陋俗雖已消失,吃飯、喝咖啡、長途坐車仍是一筆花費。有個朋友最近頻頻相親,週末假日連赴幾場,薪水幾乎要不夠負荷,這種事又不能各付各的,再苦也得撐下去。
  這得等娶到了可人兒,才會知曉這些花費實在都微不足道!



Author :深圳風采 陳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