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漢南興鎮北,古老的馬牧河在三星堆村形成月牙般彎道———月亮灣,河南岸是三個起伏相連的黃土堆,此即清《嘉慶漢州志》記載的「三星伴月堆」。
這裡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聞名中外的三星堆遺址。
三星堆是一座無論規模、佈局還是建築工藝都令人吃驚的古城。
整個城址呈北窄南寬佈局,東西寬2千米,南北寬2千米,面積約3.5平方公里,估計當時城內居住人口應在3至5萬之間。
而城牆牆基寬達40餘米,頂部寬約20米,可容5輛桑塔納轎車在城牆上並排行駛。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純屬偶然,1929年的一個春天,當地農民燕道誠在宅旁掏水溝時發現一塊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濃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廣泛關注。
1933年,華西大學美籍教授葛維漢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對三星堆進行發掘,其發掘成果得到當時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評價。
由此拉開了對三星堆半個世紀的發掘研究歷程。
198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館、四川大學歷史系聯合對三星堆遺址進行大規模考古發掘,揭露出大片房屋遺址並進行了航拍。
但真正使三星堆名揚四海的則是1986年7~9月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兩坑上千件國寶重器的出土,震驚了世界。
英國《獨立報》撰文說三星堆的發現「比有名的中國兵馬俑更要非同凡響」。
1989年,四川考古部門對三星堆進行解剖,證明系由人工夯築而成;1990年,發掘東城牆局部並獲確認,同時發現3000多年前的土坯磚;1992年,試掘西城牆並獲確認;1994年,發現並發掘南城牆。
至此,確證三星堆古城的存在,其東、西、南被三面城牆包圍,北以鴨子河為天然屏障,其面積超過3平方公里,這樣大的古城在中國同時期文化中也是罕見的。
三星堆遺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延續時間近2000年,即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這把四川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同時,三星堆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其陶器以高柄豆、小平底罐、鳥頭形把勺為基本組合定式,其中還有瓶形杯,它是三星堆出土的很有地方特色的器物,它被做成喇叭口、細頸項、圓平底,很像今天我國北方地區用來燙酒的陶瓷酒瓶,與日本人喝清酒用的酒瓶極為相似。
陶在遺址也有較多發現,頗具特色,一般高三、四十厘米,下部為3只袋狀足,中間是空的,可加大容量,一般認為它是用來溫酒器物,其玉石器則以祭天禮日的璧、璋為多,尤其是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其殘長達159厘米,厚1.8厘米,寬22厘米,其加工精美,稜角分明,器身上刻有紋飾,這麼大件精美玉器,在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僅發現有一件,但在三星堆的發掘中,又很少工具類的文物出土,當時也缺乏比玉石更硬的金屬,那麼這些玉器是如何加工的呢?
在三星堆的兩個祭祀坑發掘中,還出土了共計80多枚象牙,它的來源和作用在學術界有多種觀點,有的認為是通過貿易而來,有的認為在遠古四川的生態環境適合大象的生存,其證物主要是在當地發現大量的半化石狀烏木,單體巨大。
但無論其來源怎樣,都可以認為它是統治者財富的象徵。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有造型各異青銅人頭像,出土時面部510均有彩繪,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掛戴耳環耳飾。
除了這些青銅造像外,還有許多用祭祀的尊等,有形態各異的各種動植物造型,其中有被譽為寫實主義傑作的青銅雞、有在全國範圍內首次出土的青銅太陽形器等一大批精品文物。
它們皆與中原文化有顯著區別,這表明三星堆文化不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亦是長江上游的一個古代文明中心,從而再次雄辯地證明了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體的。
三星堆文物中,有高達3.95米、集「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種神樹功能於一身的青銅神樹,共分3層,有9枝,每個枝頭上立有一鳥,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鳥,而是一種代表太陽的神鳥。
被譽為銅像之王的青銅立人像,有面具之王美譽,作為「縱目」的蜀人先祖蠶從偶像的青銅縱目面具,長達1.42米,作為權杖法杖的金杖,其器身上刻有精美和神秘的紋飾,兩隻相向的鳥,兩背相對的魚,並在魚的頭部和鳥的頸部壓一隻箭狀物,同時有充滿神秘笑容的人頭像。
器身滿飾圖案的玉邊璋以及數十件與真人頭部大小相似的青銅人頭像,俱是前所未見的,作為集群展現的稀世之珍,而在青銅器冶鑄方面,范鑄法和分鑄法的使用,以鉛錫銅為主的三元合金的冶煉,表明在商周時期,三星堆古蜀國即已有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有力地駁斥了傳統史學關於中原周邊文化滯後的謬誤。
自古以來真偽莫辨的古蜀史傳說,因三星堆而成為信史,史載在蜀地先後稱王的有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
三星堆最為繁盛的時期大抵屬魚鳧王時期,魚鳧,即俗稱的魚老鴰。
三星堆遺址出土有大量的鳥及鳥形器,其喙部多有如魚鷹者,很可能就是魚鳧的象徵或其族徽。
另外,三星堆除了沒有發現可識讀的文字,已建立了城市、產生了高度發達的青銅器,並有了大型的宗教祭祀場所,這些都是早期國家產生的標誌因素,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兩坑本為祭祀的產物,三星堆的三個土堆亦很可能是人工夯築的祭壇,三星堆盛行諸神崇拜並以太陽神崇拜為主神崇拜,如此大量的充當商品流通媒介貨幣的海貝,象徵財富的象牙等等,都表明了在商周時期,三星堆古蜀國已具有較為強大的綜合實力和相對穩定獨立的政治地位。
一句話,古蜀國的源頭及其中心,因三星堆而得到確證。
三星堆文物魅力無限,內涵豐厚,極具吸引力和震撼力,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響的文物,屬世界文化遺產範疇。
然而,三星堆存在著許多未解之謎:
1.古時祭祀坑多為五個一起出現。
在三星堆發現的兩個坑若確實為祭祀用坑的話,還會有第3、第4、第5個坑被發現嗎?
會有歷史更古久、更精美、更令今人難以理解的文物出土嗎?
2.三星堆古蜀已建立了城市、產生了高度發達的青銅器,並有了大型的宗教祭祀場所,這些都是早期國家產生的標誌因素,但出土物中沒有可稱得上文字的符號———「銘文」,真難以想像在沒有文字的社會環境中,古代蜀族居然能創造那樣高水平的物質文明。
3.三星堆的奇異人物造型,如縱目人面像,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古代神話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形象,這會是天外來客的外形嗎?
或者這些東西是用於天人相通的器物?或者它們就是天外來客的遺存物?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表情似笑非笑,似怒非怒。
面對這些造型詭異的青銅器,人們對此的感覺是「不像蜀人」。專家們認為,三星堆人有可能是來自其他大陸的「老外」。
因為對照三星堆出土的金杖、金面具青銅像等文物來看,與其他大陸的文明有很多512相似之處。
人們確實有理由設想:既然在一萬年前,亞洲先民就可以遠涉另一塊大陸,那麼四千年前的三星堆古蜀國為何不能出現來自南亞乃至歐洲的「老外」呢?
三星堆文明這種迥異於中原文明的獨特氣質無處不在證明,這是多種外來文化在三星堆「雜交」的結果。
4.玉、石器主要堆積在東北角,尤其是玉璋和戈,在出土的器物上都有被火燒煙熏的痕跡。
許多變形、殘損的銅器、玉石器,除一部分是由於在填土過程中打夯擠壓所致外,有的是被火燒壞。
還有大部分是入坑前當時人們在進行某種活動時而損毀。
如有的銅器一側或一端燒變形呈半熔化狀態;有的玉石器被打碎,出土時殘斷部分位於坑內不同部位,有的甚至分為五處;有的拆為兩段而重迭在一起;有的端刃或柄殘斷了,發掘時將填土進行篩過,也未發現殘缺部分。
這顯然是器物在入坑前就殘損了。那麼,為什麼人們要將一件件國之重器先破壞再埋掉?
5.兩個藏物坑不是同時填埋的,據C14測定,一號坑早於二號坑100年左右,但是,兩個坑的距離只有20多米,兩坑方向大體一致,若以一號坑傾倒器物的中央坑道為主方向,則一號坑為北偏西45°,二號坑為北偏西55°,均對向西北方的高山。
6.將出土青銅器進行檢測,在所有的樣品中均未發現鋅的存在。自然界中單一的鉛礦很少,鉛和鋅往往是伴生在一起的,冶煉鉛常用的礦石也稱為鉛鋅礦。
因此在使用了鉛的合金中,往往都會發現微量鋅的存在。
在三星堆青銅器的成分分析結果是:微量鋅是不存在的,在全部樣品中未發現鋅的蹤痕。
這表明:蜀人使用來冶煉青銅的鉛礦可能不是通常使用的鉛鋅礦,而是無鋅伴生的鉛礦,這與同一時期中原地區冶煉青銅的原料之一———鉛礦的產地是不相同的。
但這樣的鉛礦在四川沒有被發現,古蜀人如何能得到它?
7.三星堆文明又為何突然從成都平原消失?對於這座東方巨城突然消失的原因,專家們認為,三星堆毀於一場大洪水。
從三星堆古城佈局看,當時的三星堆很像今天的成都,北鄰鴨子河,馬牧河由西而東貫穿全城,三星堆的古蜀先民「擇水而居」的理念成就了它的繁榮也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儘管三星堆尚有許多未解之謎,但伴隨著三星堆文物的影響與日俱增,對三星堆文化研究的深入,謎底終有揭開的一天,神秘夢幻的三星堆古蜀國亦終將再現於世人面前,三星堆文物也必將以其無窮的魅力,閃耀出迷人的光華。
這裡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聞名中外的三星堆遺址。
三星堆是一座無論規模、佈局還是建築工藝都令人吃驚的古城。
整個城址呈北窄南寬佈局,東西寬2千米,南北寬2千米,面積約3.5平方公里,估計當時城內居住人口應在3至5萬之間。
而城牆牆基寬達40餘米,頂部寬約20米,可容5輛桑塔納轎車在城牆上並排行駛。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純屬偶然,1929年的一個春天,當地農民燕道誠在宅旁掏水溝時發現一塊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濃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廣泛關注。
1933年,華西大學美籍教授葛維漢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對三星堆進行發掘,其發掘成果得到當時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評價。
由此拉開了對三星堆半個世紀的發掘研究歷程。
198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館、四川大學歷史系聯合對三星堆遺址進行大規模考古發掘,揭露出大片房屋遺址並進行了航拍。
但真正使三星堆名揚四海的則是1986年7~9月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兩坑上千件國寶重器的出土,震驚了世界。
英國《獨立報》撰文說三星堆的發現「比有名的中國兵馬俑更要非同凡響」。
1989年,四川考古部門對三星堆進行解剖,證明系由人工夯築而成;1990年,發掘東城牆局部並獲確認,同時發現3000多年前的土坯磚;1992年,試掘西城牆並獲確認;1994年,發現並發掘南城牆。
至此,確證三星堆古城的存在,其東、西、南被三面城牆包圍,北以鴨子河為天然屏障,其面積超過3平方公里,這樣大的古城在中國同時期文化中也是罕見的。
三星堆遺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延續時間近2000年,即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這把四川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同時,三星堆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其陶器以高柄豆、小平底罐、鳥頭形把勺為基本組合定式,其中還有瓶形杯,它是三星堆出土的很有地方特色的器物,它被做成喇叭口、細頸項、圓平底,很像今天我國北方地區用來燙酒的陶瓷酒瓶,與日本人喝清酒用的酒瓶極為相似。
陶在遺址也有較多發現,頗具特色,一般高三、四十厘米,下部為3只袋狀足,中間是空的,可加大容量,一般認為它是用來溫酒器物,其玉石器則以祭天禮日的璧、璋為多,尤其是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其殘長達159厘米,厚1.8厘米,寬22厘米,其加工精美,稜角分明,器身上刻有紋飾,這麼大件精美玉器,在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僅發現有一件,但在三星堆的發掘中,又很少工具類的文物出土,當時也缺乏比玉石更硬的金屬,那麼這些玉器是如何加工的呢?
在三星堆的兩個祭祀坑發掘中,還出土了共計80多枚象牙,它的來源和作用在學術界有多種觀點,有的認為是通過貿易而來,有的認為在遠古四川的生態環境適合大象的生存,其證物主要是在當地發現大量的半化石狀烏木,單體巨大。
但無論其來源怎樣,都可以認為它是統治者財富的象徵。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有造型各異青銅人頭像,出土時面部510均有彩繪,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掛戴耳環耳飾。
除了這些青銅造像外,還有許多用祭祀的尊等,有形態各異的各種動植物造型,其中有被譽為寫實主義傑作的青銅雞、有在全國範圍內首次出土的青銅太陽形器等一大批精品文物。
它們皆與中原文化有顯著區別,這表明三星堆文化不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亦是長江上游的一個古代文明中心,從而再次雄辯地證明了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體的。
三星堆文物中,有高達3.95米、集「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種神樹功能於一身的青銅神樹,共分3層,有9枝,每個枝頭上立有一鳥,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鳥,而是一種代表太陽的神鳥。
被譽為銅像之王的青銅立人像,有面具之王美譽,作為「縱目」的蜀人先祖蠶從偶像的青銅縱目面具,長達1.42米,作為權杖法杖的金杖,其器身上刻有精美和神秘的紋飾,兩隻相向的鳥,兩背相對的魚,並在魚的頭部和鳥的頸部壓一隻箭狀物,同時有充滿神秘笑容的人頭像。
器身滿飾圖案的玉邊璋以及數十件與真人頭部大小相似的青銅人頭像,俱是前所未見的,作為集群展現的稀世之珍,而在青銅器冶鑄方面,范鑄法和分鑄法的使用,以鉛錫銅為主的三元合金的冶煉,表明在商周時期,三星堆古蜀國即已有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有力地駁斥了傳統史學關於中原周邊文化滯後的謬誤。
自古以來真偽莫辨的古蜀史傳說,因三星堆而成為信史,史載在蜀地先後稱王的有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
三星堆最為繁盛的時期大抵屬魚鳧王時期,魚鳧,即俗稱的魚老鴰。
三星堆遺址出土有大量的鳥及鳥形器,其喙部多有如魚鷹者,很可能就是魚鳧的象徵或其族徽。
另外,三星堆除了沒有發現可識讀的文字,已建立了城市、產生了高度發達的青銅器,並有了大型的宗教祭祀場所,這些都是早期國家產生的標誌因素,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兩坑本為祭祀的產物,三星堆的三個土堆亦很可能是人工夯築的祭壇,三星堆盛行諸神崇拜並以太陽神崇拜為主神崇拜,如此大量的充當商品流通媒介貨幣的海貝,象徵財富的象牙等等,都表明了在商周時期,三星堆古蜀國已具有較為強大的綜合實力和相對穩定獨立的政治地位。
一句話,古蜀國的源頭及其中心,因三星堆而得到確證。
三星堆文物魅力無限,內涵豐厚,極具吸引力和震撼力,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響的文物,屬世界文化遺產範疇。
然而,三星堆存在著許多未解之謎:
1.古時祭祀坑多為五個一起出現。
在三星堆發現的兩個坑若確實為祭祀用坑的話,還會有第3、第4、第5個坑被發現嗎?
會有歷史更古久、更精美、更令今人難以理解的文物出土嗎?
2.三星堆古蜀已建立了城市、產生了高度發達的青銅器,並有了大型的宗教祭祀場所,這些都是早期國家產生的標誌因素,但出土物中沒有可稱得上文字的符號———「銘文」,真難以想像在沒有文字的社會環境中,古代蜀族居然能創造那樣高水平的物質文明。
3.三星堆的奇異人物造型,如縱目人面像,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古代神話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形象,這會是天外來客的外形嗎?
或者這些東西是用於天人相通的器物?或者它們就是天外來客的遺存物?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表情似笑非笑,似怒非怒。
面對這些造型詭異的青銅器,人們對此的感覺是「不像蜀人」。專家們認為,三星堆人有可能是來自其他大陸的「老外」。
因為對照三星堆出土的金杖、金面具青銅像等文物來看,與其他大陸的文明有很多512相似之處。
人們確實有理由設想:既然在一萬年前,亞洲先民就可以遠涉另一塊大陸,那麼四千年前的三星堆古蜀國為何不能出現來自南亞乃至歐洲的「老外」呢?
三星堆文明這種迥異於中原文明的獨特氣質無處不在證明,這是多種外來文化在三星堆「雜交」的結果。
4.玉、石器主要堆積在東北角,尤其是玉璋和戈,在出土的器物上都有被火燒煙熏的痕跡。
許多變形、殘損的銅器、玉石器,除一部分是由於在填土過程中打夯擠壓所致外,有的是被火燒壞。
還有大部分是入坑前當時人們在進行某種活動時而損毀。
如有的銅器一側或一端燒變形呈半熔化狀態;有的玉石器被打碎,出土時殘斷部分位於坑內不同部位,有的甚至分為五處;有的拆為兩段而重迭在一起;有的端刃或柄殘斷了,發掘時將填土進行篩過,也未發現殘缺部分。
這顯然是器物在入坑前就殘損了。那麼,為什麼人們要將一件件國之重器先破壞再埋掉?
5.兩個藏物坑不是同時填埋的,據C14測定,一號坑早於二號坑100年左右,但是,兩個坑的距離只有20多米,兩坑方向大體一致,若以一號坑傾倒器物的中央坑道為主方向,則一號坑為北偏西45°,二號坑為北偏西55°,均對向西北方的高山。
6.將出土青銅器進行檢測,在所有的樣品中均未發現鋅的存在。自然界中單一的鉛礦很少,鉛和鋅往往是伴生在一起的,冶煉鉛常用的礦石也稱為鉛鋅礦。
因此在使用了鉛的合金中,往往都會發現微量鋅的存在。
在三星堆青銅器的成分分析結果是:微量鋅是不存在的,在全部樣品中未發現鋅的蹤痕。
這表明:蜀人使用來冶煉青銅的鉛礦可能不是通常使用的鉛鋅礦,而是無鋅伴生的鉛礦,這與同一時期中原地區冶煉青銅的原料之一———鉛礦的產地是不相同的。
但這樣的鉛礦在四川沒有被發現,古蜀人如何能得到它?
7.三星堆文明又為何突然從成都平原消失?對於這座東方巨城突然消失的原因,專家們認為,三星堆毀於一場大洪水。
從三星堆古城佈局看,當時的三星堆很像今天的成都,北鄰鴨子河,馬牧河由西而東貫穿全城,三星堆的古蜀先民「擇水而居」的理念成就了它的繁榮也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儘管三星堆尚有許多未解之謎,但伴隨著三星堆文物的影響與日俱增,對三星堆文化研究的深入,謎底終有揭開的一天,神秘夢幻的三星堆古蜀國亦終將再現於世人面前,三星堆文物也必將以其無窮的魅力,閃耀出迷人的光華。
Author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