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

馬可。波羅

 在1938年拍攝的影片《馬可。波羅探險記》中,人們看到的是一個富於膽識、舉止文雅的旅行家。否則,這位主人公也永遠不會發現中國、火藥,還有國王的女兒(他曾教她怎樣用最標準的歐洲方式親吻)。
   今天的問題是有關馬可。波羅的另一個品質:他說的是真話嗎?問問13世紀他的同代人,答案會是這樣的:不。在他們的想像中,東方人只有一條腿、一隻眼,或者頭長在肩膀下邊。而1298年的《馬可。波羅遊記》卻講述了這麼多出人意料的事情。作者在書中暗示,西方文明只能算二流。秩序井然的中國有成百上千座繁榮的城鎮,其商品、服務和技術遠遠勝過歐洲的任何地方。但是,西方人接受了波羅的記述———把它當作浪漫的幻想故事。《馬可。波羅遊記》成了歐洲最受歡迎的書。1324年,波羅臨死前,一位牧師請他收回他那些「編造的故事」。波羅回答道:「我所講的還不到我看到的一半。」
   如今,700年後,波羅的可信性再度遭到攻擊。批評者說,他從未踏上中國的土地。如果他到過那裡,他的記述中不可能漏掉喝茶、書法、裹小腳和長城等重要的東西。此外,中國的記錄中也從未提到過他。他們認為,波羅可能最遠僅到過波斯。一些去過中國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幫他編造了那部遊記。
   波羅的支持者認為,那些遺漏沒什麼大不了。在波羅生活的時代,喝茶只在中國南方非常流行,北方和中部卻並不常見。裹腳則是上層女子在家裡的行為,外人很難看到。長城當時還沒有這麼偉大:最初於公元前300年建造的城牆13世紀時大部分已經崩塌,今天遊客們見到的主要是16世紀的建造。對於波羅的支持者來說,重要的是他講過什麼。書中的主要內容———富有的東方城市文明———千真萬確。19世紀,英國探險家沿著波羅描繪的絲綢之路前行時驚奇地發現,他書裡的許多細節都非常準確。
   不過,波羅確實說過一些大話,而且數量還不少,以致英國孩子曾用「這是馬可。波羅」來形容誇張的東西。他從未到過日本,按照他的描述,日本皇宮的屋頂都是金子做的。他自稱在一次圍攻中當過忽必烈的軍事顧問,但事實上那次圍攻出現的時間比他描述的要早。即便如此,波羅的批評者也承認,他像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一樣是「信息的記錄者」:他並未到過所有那些地方,但把事實與幻想結合了起來。學者們一致認為,波羅為中世紀人打開了新的思想領域,激起探險者的興趣,帶來歐洲航海史的新篇章。無論他的描述僅是他見聞的一半,亦或他只看到了自己所述內容的一半,事實仍然是:他創造了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