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村民們的日子
晚飯以後,太陽高掛,子夜依舊不落,此時此刻正是閒話家常的「歡樂時光」。
在這個丹麥人的屋裡聊家常。這家房子,兩房一廳,有一張可坐8人的大餐檯。客廳裡有HI—FI,還有辦公桌,書架上藏有許多書,大部分都是有關格陵蘭及北極區的書籍。通常,隊友們在晚飯後,也喜歡翻閱這些書籍,以增加知識。
不久,基·蘇比也來了,他帶著親切的笑容,給我們介紹這裡一些村情村俗。
這個村有400多人,算是一座大村莊。有三家商店,總算可供應村民的日用所需,一座教堂,假日最熱鬧,人們會自由地上教堂,還有一間學校。
全村有34個人失業(其中沒有婦女),不過,也有些獵人並不積極打獵,一直等到飢餓才去打獵。村民生活淳樸,實行一夫一妻制。
全村都直接受政府扶助、管轄,有5個官方代表,還有兩名警察,這裡犯罪率很低,因為人們生活儉樸,但人的感情也很豐富,他們尊重社會的整體結構,重視友情。
兩名警察起著維持公共秩序的作用,其中一名還是首位踏足北極點的探險家羅伯特·比爾的後裔。官方公僕們每天以鏟泥車到冰山冰海取冰供應給各戶。
人們以大自然為家,所以,個個胸懷樂觀、開朗,但不關心政治。4月16日是國慶。這裡沒有外國的報紙,只有本地的簡訊,而電視新聞則14日後才能從丹麥收到。
生命的解脫
駐守這裡的官員名叫基·蘇比,他向我們介紹了這裡的村情,他是充滿感情的。
言談中,我們轉到老人問題,他說這裡的自然環境造成了老人們生活單純、健康長壽,有許多老人自殺以求解脫。
他說,自殺的老人大多在年輕時是勇敢的獵人。到了年紀大了,無力拿起獵槍時,他們感到失落而不想牽累別人,又難以接受命運對老年人的安排,於是選擇了自我了斷來擺脫痛苦。
自殺前,他們會把自己的意念向親友們表達,然後靜悄悄地離開家園,時候都選擇在冬天,進入茫茫雪地,選取一處適合自己的理想之地,自沉冰窟,永遠安息在冰海之中。這種舉動,即使人們多方勸阻,也不能動搖他們的自我解脫意願。
在他們的記載中,我讀到一篇老去英雄的獵人歌,歌詞大意是:為什麼我現在已拿不起矛,為什麼我現在力不從心,為什麼我現在看不見白熊?這一切改變是為什麼?老了,任何國家的人都一樣,人的生命就是如此。
我不贊成自殺,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但我也對北極老人們的這種自我解脫髮出讚歎,他們來自冰雪,又回歸於冰雪。
人的生命應該是積極的進取,俯仰不愧於天地和人們,死是不足懼的。
雪地的狗
在北極區的旅途中,雪狗可算是當地的英雄,獵人們與狗相依為命。我也在三星期的雪地生活中,體驗到獵人們的情趣。
狗拉著雪橇,一天它們起碼要走8小時,拉著二三百公斤重的物資,冒著風雪奔馳。有時行進在冰河的薄冰中,有時走到滑而硬的冰川上,有時又奔跑在崎嶇起伏的冰塊中;休息時席冰而睡,以雪當被;早上起身,破雪而出,那種英雄氣概,令人感動。
它們最快樂的時刻,就是在雪地上奔馳。每天早上,由它們的隊長喚醒,便大吠幾聲,有時早餐會有一點海豹肉吃,不過,多數是無著落的,要它跑至中午才有得吃。
然後由狗隊長帶隊站著,其餘10只至18只分別站成一排,精神奕奕,由獵人整理好它們身上的繩子,紮成一束,拴在雪橇的前端。
獵人吆喝一聲,它們就與同伴們並駕齊驅,有時似乎親密地說笑,有時似乎在大聲爭辯。如果繩子一旦交叉錯了,它們會以聰明的跳彈腳步來解脫繩子。
不過,如果它們要大解和小解時,便非常不高興了。因為整隊狗在跑,誰也不停。於是只好先跑前幾步,迅速地解決,然後半停半跳地前追。
因此,狗兒每當解決完後,總會回頭對獵人投以怨恨的眼光,然後再快步走回原位。初次看見這情況,我也為它們難過!
雪地的狗很有性情,忠於主人,不怕艱苦,耐寒耐餓。沒有它們,獵人不能打獵,因此,獵人也非常愛惜它們,會不時地親暱地慰問它們。
北極之行,使我體驗到動物很有靈性,重要的是在於瞭解它們,和它們溝通。
雪海夜宿
雪橇一出征,走得很遠,回不了村莊的基地過夜,就要準備在外面宿營。
在一片茫茫的雪原中,無邊無際,要找一個地點宿營,可也不容易,而且要花一番工夫。
當然,最有經驗的是獵人們,他們風餐露宿,有著實地的考察經驗。獵人們憑藉直覺初步選定一個地點,然後用尖冰棒插入雪中試探深淺。
有時尖冰棒下面只有一尺深的雪,下部是冰。他們可以斷定那裡是小雪山,或者它的本來面目就是一座小島,如果在夏天解凍融冰後,就可以看到各大小島嶼,還可以看到綠色的苔蘚。
選定地點後,就開始起冰屋,先用刀把冰切割成塊,然後環形的接起來砌成牆,最後加一塊在屋頂,就可以在裡面暫宿一宵,如水晶宮殿,一輩子也難以忘懷。
有時露宿,我們是拉起帳幕,每4人一個帳幕。
帳幕裡面把兩部雪橇平排,利用雪橇的尾部支柱,分兩邊紮好,這樣平排的雪橇就可成為一張容4人睡的大床。床沿前面可放衣物及生一小火爐,可用來取暖或煮食。
獵人們都和衣而臥,隨時警覺地注意外面動靜,準備時刻應付突然事故,那種機靈與責任心,使我們有一種安全感。
雖然說是夜晚宿營,但太陽卻永不落,映照著雪地,一片清純,蒼穹神奇而俏麗。
每次旅程,坐在雪橇上,我實在太疲勞了,不管太陽高照,我依然按時而睡,並一倒頭便入夢了。
在香港也露營過,但這一次北極宿營,卻是平生難得遇到的,那種滋味只可意會,難於言傳。
見死不救
我走過的道路並非都是平坦的,特別是積雪成冰的冰原冰川,那高低凹凸,更令人不知所措。
今天,趕完了一段非常平坦的滑行線之後,橫在前面的是一個海島,所謂海島,實際上是座大石山,地勢開始不平。
走在我們前面的莊與他的獵人突然連人帶雪橇跌入冰海中,留下大半截在冰上。
原來這裡是海島與冰海岸之間,因為海水拍岸而被凝固,或海流的急速流動迫使海冰凸出,雪橇越過這些凸出的冰塊後就會突然跌入冰海,這在島與岸之間是經常發生的。
我著急了,忙叫我的獵人基·帝安幫助他們。誰知他大叫一聲,命令狗隊長從另一方向迅速登到島上,頭也不回。
我真的不能相信,愛斯基摩人竟如此無情,見死不救,一路上,我悶悶不樂,表示了對基·帝安的不滿。
後來,我忍不住問了隊長,他含著煙斗哈哈大笑說,這是愛斯基摩人的習俗,男子漢應該懂得什麼是險境,而且應該懂得自救,如果誰要去幫助他,反而是看他不起,對他是一種侮辱。所以,愛斯基摩人的語言中是不大流行「需要幫助嗎」這句話的,到必要時,他們才會援手。我聽了這個愛斯基摩人的習俗後,思量其中的哲理,實在很有意義,每個人應靠自己的能力,在人生道路上要腳踏實地,獲取經驗。此刻,我感到自己要特別注意,如果真的跌下雪橇,也得自救,男與女都應該自強不息!
生吃海豹肉
獵人出外打獵,一出去就是數天,而且每天在日照下的冰海上奔跑20多個小時。
海豹為了從冰海中鑽出來吸一口新鮮空氣,就成了獵人的目標了。
槍聲響處,海豹倒在血泊中,血流在海豹自己辛苦以嘴唇磨擦而挖出來的大洞外。每一次槍聲一響,我都不忍心看倒在血泊中的海豹,心中有一種沉重的感覺。但看到獵人與狗為此而興奮,我又為他們高興,真矛盾。
獵人槍殺海豹後,立即把奄奄一息的海豹拉到雪橇旁,從雪橇後部的帆布袋內拿出長刀,將海豹皮迅速而完整地剝開折好後,留待帶回家給妻子處理。
剝好皮後,就以熟練的刀法把海豹的腹部切開,將內臟清理出放在一旁。
立即取出還熱的海豹肝臟,即時生吃,那一口口,血淋淋的,人的原始習性,表露無遺。
站在旁邊耐心等待的狗也排好隊,獵人把內臟切成一塊塊拋給它們吃。
而我呢?也在等食,肚子實在餓了,飢餓的感覺使我忘了一切。獵人割下一小塊較瘦的海豹生肉遞給我。
我閉上眼睛,咬了一口,囫圇吞下,有什麼感覺呢,就像吃日本的生魚片一樣。
「愛斯基摩」這詞的原意就是「吞食生肉的人」。
他們自稱為「高尚的人」。生吃肉是因為長期生活在-7℃至-40℃亞寒環境中,吃不到水果蔬菜,連肉帶血地吃下,才能得到維他命的補充。平時,他們互相串門,從海豹身上割下一塊肉,自己提著茶,到他人家裡聊天。所以,海豹肉也是互相往來的點心。
據說早期探險的人來到這裡拒絕吃生肉,結果一一患上壞血病而死。
白雪茫茫,生命的生生息息,似乎控制在大自然手中,人們只有勇敢與樂觀地生活下去。
水的來源
愛斯基摩人的飲用水是十分珍貴的。
他們需要到冰山上去取回冰來融化,才有水用。因為北冰洋沒有可飲用的淡水,全是海水。
為了知道取水的情形,我跟愛斯基摩人一起去冰山取水。
取水一般是由公僕進行的。我從屋外沿著中央街斜坡而下,先要跨過一段崎嶇的海岸冰層。
取冰隊伍是兩部車,一部是鏟泥車,一部是運冰車,車在凹凸不平的冰層上行走,我步行跟在車後,沿著車輪的印痕一步一步小心地行進。到達村外的一大片冰海,看到冰海上一座座奇形怪狀的冰山。
冰山,是極地特有的產物,科學家測定,在北極地區,每年有1.6萬座冰山誕生,有的冰山長度有一公里,露出海面部分有30米。冰山,就是水的來源。
到達冰山以後,鏟冰車在晶瑩如鋼的冰山上鑽洞,使冰山裂開成一塊塊的冰,然後把冰塊裝上運冰車,運回村裡,再挨家挨戶分配。各家把冰塊放在屋後,如小冰山,每天用燃油融化成一桶水,需要多少才融多少。因為燃油也很貴,各家都習慣於節約。有時如不急於需要,也可預先打一塊冰下來,放在屋內,讓其自然融化成水。水,在這裡就這樣來之不易。
在雪海中看著運冰,回程中突然雨雪霏霏,天地一片灰白,剛才看到的冰山已經沒有立體感。我們匆忙回村。
回到村中,一位工作完畢的村民指給我看,原來村中也有一個儲水庫,以備不時之需。
白色廁所
廁所是白色就顯得乾淨而高貴。在極地,廁所也是白色的,可是無掩無蔽。在茫茫雪地裡,我們要自己尋找白色廁所。
清早從帳幕裡起來,我要走得遠遠的,首先找到一堆亂雪,然後站在亂雪堆看看,是不是可遮掩半個身體。這個條件選定之後,還得有第二個條件,就是背風,風千萬不能向臉上吹,因為一向臉上吹,撒下來的污物小便就會吹向自己的身上。速度要很快,雖然是雪地,可下面是冰海,你根本不知道下面會發生什麼事。
人的小便是熱的。記得有一次,正舒服之際,突然一陣冰裂聲從冰海響起來,瞬間,我立即想到很多可怕的可能性,越想越怕,我不由分說,沒有完畢就立即跳離開。因為如果不離開,那冰裂聲音也許就預示著腳下分裂,就會墜落冰海了,一入冰海就萬劫不復。
經驗告訴我,在這天然的白色廁所,第一要學會看風使舵,千萬要背風向,臉不能對風向;第二要萬分警覺,一旦聽到小小冰裂聲,立即就要離開白色廁所;第三要迅速,否則,風刮到身上有如刀割似的。生活環境的改變,使我感到生活原來就是這樣多姿多彩。
在香港自己的洗手間裡,可以聽音樂、看報紙,不慌不忙,是一種生活享受;而在極地的白色廁所卻使人很緊張,人的生活環境差距是多麼的大。墓 地
我看過愛斯基摩人的墓地。這個墓地大約有半個籃球場那麼大,一座座墓排列非常整齊,但由於大雪覆蓋,看不出墓地的形狀。只有一個個十字架的尖端露出雪面,十字架端還有塑料花,靜靜插在上面。
一片白雪下的墓地,純潔、清冽。我一個人在墓地上躑躅,感到一種寧靜的美,並沒有感到死亡的恐怖。
先前,我看到愛斯基摩人的喪禮,現在又看到愛斯基摩人的墓地,我似乎感受到這個民族實在是從冰雪中鍛煉出來的民族。他們冷靜、沉著、堅毅、不屈。一切都那麼自然、簡單、樸素、純潔。
愛斯基摩人是個獨特的民族,有社會形態,也有文明的個性。在冰雪的磨練下,他們對待死亡就像冰雪一樣透徹,像冰雪一樣順其自然。
Author :李樂詩 Provenance :海上文壇
晚飯以後,太陽高掛,子夜依舊不落,此時此刻正是閒話家常的「歡樂時光」。
在這個丹麥人的屋裡聊家常。這家房子,兩房一廳,有一張可坐8人的大餐檯。客廳裡有HI—FI,還有辦公桌,書架上藏有許多書,大部分都是有關格陵蘭及北極區的書籍。通常,隊友們在晚飯後,也喜歡翻閱這些書籍,以增加知識。
不久,基·蘇比也來了,他帶著親切的笑容,給我們介紹這裡一些村情村俗。
這個村有400多人,算是一座大村莊。有三家商店,總算可供應村民的日用所需,一座教堂,假日最熱鬧,人們會自由地上教堂,還有一間學校。
全村有34個人失業(其中沒有婦女),不過,也有些獵人並不積極打獵,一直等到飢餓才去打獵。村民生活淳樸,實行一夫一妻制。
全村都直接受政府扶助、管轄,有5個官方代表,還有兩名警察,這裡犯罪率很低,因為人們生活儉樸,但人的感情也很豐富,他們尊重社會的整體結構,重視友情。
兩名警察起著維持公共秩序的作用,其中一名還是首位踏足北極點的探險家羅伯特·比爾的後裔。官方公僕們每天以鏟泥車到冰山冰海取冰供應給各戶。
人們以大自然為家,所以,個個胸懷樂觀、開朗,但不關心政治。4月16日是國慶。這裡沒有外國的報紙,只有本地的簡訊,而電視新聞則14日後才能從丹麥收到。
生命的解脫
駐守這裡的官員名叫基·蘇比,他向我們介紹了這裡的村情,他是充滿感情的。
言談中,我們轉到老人問題,他說這裡的自然環境造成了老人們生活單純、健康長壽,有許多老人自殺以求解脫。
他說,自殺的老人大多在年輕時是勇敢的獵人。到了年紀大了,無力拿起獵槍時,他們感到失落而不想牽累別人,又難以接受命運對老年人的安排,於是選擇了自我了斷來擺脫痛苦。
自殺前,他們會把自己的意念向親友們表達,然後靜悄悄地離開家園,時候都選擇在冬天,進入茫茫雪地,選取一處適合自己的理想之地,自沉冰窟,永遠安息在冰海之中。這種舉動,即使人們多方勸阻,也不能動搖他們的自我解脫意願。
在他們的記載中,我讀到一篇老去英雄的獵人歌,歌詞大意是:為什麼我現在已拿不起矛,為什麼我現在力不從心,為什麼我現在看不見白熊?這一切改變是為什麼?老了,任何國家的人都一樣,人的生命就是如此。
我不贊成自殺,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但我也對北極老人們的這種自我解脫髮出讚歎,他們來自冰雪,又回歸於冰雪。
人的生命應該是積極的進取,俯仰不愧於天地和人們,死是不足懼的。
雪地的狗
在北極區的旅途中,雪狗可算是當地的英雄,獵人們與狗相依為命。我也在三星期的雪地生活中,體驗到獵人們的情趣。
狗拉著雪橇,一天它們起碼要走8小時,拉著二三百公斤重的物資,冒著風雪奔馳。有時行進在冰河的薄冰中,有時走到滑而硬的冰川上,有時又奔跑在崎嶇起伏的冰塊中;休息時席冰而睡,以雪當被;早上起身,破雪而出,那種英雄氣概,令人感動。
它們最快樂的時刻,就是在雪地上奔馳。每天早上,由它們的隊長喚醒,便大吠幾聲,有時早餐會有一點海豹肉吃,不過,多數是無著落的,要它跑至中午才有得吃。
然後由狗隊長帶隊站著,其餘10只至18只分別站成一排,精神奕奕,由獵人整理好它們身上的繩子,紮成一束,拴在雪橇的前端。
獵人吆喝一聲,它們就與同伴們並駕齊驅,有時似乎親密地說笑,有時似乎在大聲爭辯。如果繩子一旦交叉錯了,它們會以聰明的跳彈腳步來解脫繩子。
不過,如果它們要大解和小解時,便非常不高興了。因為整隊狗在跑,誰也不停。於是只好先跑前幾步,迅速地解決,然後半停半跳地前追。
因此,狗兒每當解決完後,總會回頭對獵人投以怨恨的眼光,然後再快步走回原位。初次看見這情況,我也為它們難過!
雪地的狗很有性情,忠於主人,不怕艱苦,耐寒耐餓。沒有它們,獵人不能打獵,因此,獵人也非常愛惜它們,會不時地親暱地慰問它們。
北極之行,使我體驗到動物很有靈性,重要的是在於瞭解它們,和它們溝通。
雪海夜宿
雪橇一出征,走得很遠,回不了村莊的基地過夜,就要準備在外面宿營。
在一片茫茫的雪原中,無邊無際,要找一個地點宿營,可也不容易,而且要花一番工夫。
當然,最有經驗的是獵人們,他們風餐露宿,有著實地的考察經驗。獵人們憑藉直覺初步選定一個地點,然後用尖冰棒插入雪中試探深淺。
有時尖冰棒下面只有一尺深的雪,下部是冰。他們可以斷定那裡是小雪山,或者它的本來面目就是一座小島,如果在夏天解凍融冰後,就可以看到各大小島嶼,還可以看到綠色的苔蘚。
選定地點後,就開始起冰屋,先用刀把冰切割成塊,然後環形的接起來砌成牆,最後加一塊在屋頂,就可以在裡面暫宿一宵,如水晶宮殿,一輩子也難以忘懷。
有時露宿,我們是拉起帳幕,每4人一個帳幕。
帳幕裡面把兩部雪橇平排,利用雪橇的尾部支柱,分兩邊紮好,這樣平排的雪橇就可成為一張容4人睡的大床。床沿前面可放衣物及生一小火爐,可用來取暖或煮食。
獵人們都和衣而臥,隨時警覺地注意外面動靜,準備時刻應付突然事故,那種機靈與責任心,使我們有一種安全感。
雖然說是夜晚宿營,但太陽卻永不落,映照著雪地,一片清純,蒼穹神奇而俏麗。
每次旅程,坐在雪橇上,我實在太疲勞了,不管太陽高照,我依然按時而睡,並一倒頭便入夢了。
在香港也露營過,但這一次北極宿營,卻是平生難得遇到的,那種滋味只可意會,難於言傳。
見死不救
我走過的道路並非都是平坦的,特別是積雪成冰的冰原冰川,那高低凹凸,更令人不知所措。
今天,趕完了一段非常平坦的滑行線之後,橫在前面的是一個海島,所謂海島,實際上是座大石山,地勢開始不平。
走在我們前面的莊與他的獵人突然連人帶雪橇跌入冰海中,留下大半截在冰上。
原來這裡是海島與冰海岸之間,因為海水拍岸而被凝固,或海流的急速流動迫使海冰凸出,雪橇越過這些凸出的冰塊後就會突然跌入冰海,這在島與岸之間是經常發生的。
我著急了,忙叫我的獵人基·帝安幫助他們。誰知他大叫一聲,命令狗隊長從另一方向迅速登到島上,頭也不回。
我真的不能相信,愛斯基摩人竟如此無情,見死不救,一路上,我悶悶不樂,表示了對基·帝安的不滿。
後來,我忍不住問了隊長,他含著煙斗哈哈大笑說,這是愛斯基摩人的習俗,男子漢應該懂得什麼是險境,而且應該懂得自救,如果誰要去幫助他,反而是看他不起,對他是一種侮辱。所以,愛斯基摩人的語言中是不大流行「需要幫助嗎」這句話的,到必要時,他們才會援手。我聽了這個愛斯基摩人的習俗後,思量其中的哲理,實在很有意義,每個人應靠自己的能力,在人生道路上要腳踏實地,獲取經驗。此刻,我感到自己要特別注意,如果真的跌下雪橇,也得自救,男與女都應該自強不息!
生吃海豹肉
獵人出外打獵,一出去就是數天,而且每天在日照下的冰海上奔跑20多個小時。
海豹為了從冰海中鑽出來吸一口新鮮空氣,就成了獵人的目標了。
槍聲響處,海豹倒在血泊中,血流在海豹自己辛苦以嘴唇磨擦而挖出來的大洞外。每一次槍聲一響,我都不忍心看倒在血泊中的海豹,心中有一種沉重的感覺。但看到獵人與狗為此而興奮,我又為他們高興,真矛盾。
獵人槍殺海豹後,立即把奄奄一息的海豹拉到雪橇旁,從雪橇後部的帆布袋內拿出長刀,將海豹皮迅速而完整地剝開折好後,留待帶回家給妻子處理。
剝好皮後,就以熟練的刀法把海豹的腹部切開,將內臟清理出放在一旁。
立即取出還熱的海豹肝臟,即時生吃,那一口口,血淋淋的,人的原始習性,表露無遺。
站在旁邊耐心等待的狗也排好隊,獵人把內臟切成一塊塊拋給它們吃。
而我呢?也在等食,肚子實在餓了,飢餓的感覺使我忘了一切。獵人割下一小塊較瘦的海豹生肉遞給我。
我閉上眼睛,咬了一口,囫圇吞下,有什麼感覺呢,就像吃日本的生魚片一樣。
「愛斯基摩」這詞的原意就是「吞食生肉的人」。
他們自稱為「高尚的人」。生吃肉是因為長期生活在-7℃至-40℃亞寒環境中,吃不到水果蔬菜,連肉帶血地吃下,才能得到維他命的補充。平時,他們互相串門,從海豹身上割下一塊肉,自己提著茶,到他人家裡聊天。所以,海豹肉也是互相往來的點心。
據說早期探險的人來到這裡拒絕吃生肉,結果一一患上壞血病而死。
白雪茫茫,生命的生生息息,似乎控制在大自然手中,人們只有勇敢與樂觀地生活下去。
水的來源
愛斯基摩人的飲用水是十分珍貴的。
他們需要到冰山上去取回冰來融化,才有水用。因為北冰洋沒有可飲用的淡水,全是海水。
為了知道取水的情形,我跟愛斯基摩人一起去冰山取水。
取水一般是由公僕進行的。我從屋外沿著中央街斜坡而下,先要跨過一段崎嶇的海岸冰層。
取冰隊伍是兩部車,一部是鏟泥車,一部是運冰車,車在凹凸不平的冰層上行走,我步行跟在車後,沿著車輪的印痕一步一步小心地行進。到達村外的一大片冰海,看到冰海上一座座奇形怪狀的冰山。
冰山,是極地特有的產物,科學家測定,在北極地區,每年有1.6萬座冰山誕生,有的冰山長度有一公里,露出海面部分有30米。冰山,就是水的來源。
到達冰山以後,鏟冰車在晶瑩如鋼的冰山上鑽洞,使冰山裂開成一塊塊的冰,然後把冰塊裝上運冰車,運回村裡,再挨家挨戶分配。各家把冰塊放在屋後,如小冰山,每天用燃油融化成一桶水,需要多少才融多少。因為燃油也很貴,各家都習慣於節約。有時如不急於需要,也可預先打一塊冰下來,放在屋內,讓其自然融化成水。水,在這裡就這樣來之不易。
在雪海中看著運冰,回程中突然雨雪霏霏,天地一片灰白,剛才看到的冰山已經沒有立體感。我們匆忙回村。
回到村中,一位工作完畢的村民指給我看,原來村中也有一個儲水庫,以備不時之需。
白色廁所
廁所是白色就顯得乾淨而高貴。在極地,廁所也是白色的,可是無掩無蔽。在茫茫雪地裡,我們要自己尋找白色廁所。
清早從帳幕裡起來,我要走得遠遠的,首先找到一堆亂雪,然後站在亂雪堆看看,是不是可遮掩半個身體。這個條件選定之後,還得有第二個條件,就是背風,風千萬不能向臉上吹,因為一向臉上吹,撒下來的污物小便就會吹向自己的身上。速度要很快,雖然是雪地,可下面是冰海,你根本不知道下面會發生什麼事。
人的小便是熱的。記得有一次,正舒服之際,突然一陣冰裂聲從冰海響起來,瞬間,我立即想到很多可怕的可能性,越想越怕,我不由分說,沒有完畢就立即跳離開。因為如果不離開,那冰裂聲音也許就預示著腳下分裂,就會墜落冰海了,一入冰海就萬劫不復。
經驗告訴我,在這天然的白色廁所,第一要學會看風使舵,千萬要背風向,臉不能對風向;第二要萬分警覺,一旦聽到小小冰裂聲,立即就要離開白色廁所;第三要迅速,否則,風刮到身上有如刀割似的。生活環境的改變,使我感到生活原來就是這樣多姿多彩。
在香港自己的洗手間裡,可以聽音樂、看報紙,不慌不忙,是一種生活享受;而在極地的白色廁所卻使人很緊張,人的生活環境差距是多麼的大。墓 地
我看過愛斯基摩人的墓地。這個墓地大約有半個籃球場那麼大,一座座墓排列非常整齊,但由於大雪覆蓋,看不出墓地的形狀。只有一個個十字架的尖端露出雪面,十字架端還有塑料花,靜靜插在上面。
一片白雪下的墓地,純潔、清冽。我一個人在墓地上躑躅,感到一種寧靜的美,並沒有感到死亡的恐怖。
先前,我看到愛斯基摩人的喪禮,現在又看到愛斯基摩人的墓地,我似乎感受到這個民族實在是從冰雪中鍛煉出來的民族。他們冷靜、沉著、堅毅、不屈。一切都那麼自然、簡單、樸素、純潔。
愛斯基摩人是個獨特的民族,有社會形態,也有文明的個性。在冰雪的磨練下,他們對待死亡就像冰雪一樣透徹,像冰雪一樣順其自然。
Author :李樂詩 Provenance :海上文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