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6日 星期六

得益於失敗

如果有人經歷的失敗足以葬送一個人為之奮鬥的事業的話,那麼,塞奧·捷曼正是戰勝了這種失敗的人。
   1984年,可口可樂公司授權他扭轉同百事可樂公司競爭引起銷售下跌的不利局面。捷曼的策略是改變可口可樂的配方,以「新可樂」商標面市,並對此大肆宣傳。然而,卻沒能保住舊可樂的市場。他的錯誤,從某種程度上講要歸咎於他的自負。
   「新可樂」是自美國聞名的Edsel汽車市場失利以來損失最嚴重的新產品。僅79天,舊配方的可口可樂又回到了超級市場的貨架上。一年後,受挫的捷曼離開了可口可樂公司。
   失敗,以及由此帶來的中傷、蒙恥、破滅感,也許並不像你想像的那般壞。僅7年後,捷曼又殺回可口可樂公司。
   捷曼正是一位有勇氣面對解雇、降職,以及某種程度的失敗,最後又能東山再起的人。沃爾特·迪斯尼在工作初期曾被解雇過。無論是迪斯尼還是亨利·福特,在他們取得巨大成功之前,都曾經經歷了瀕臨破產的困境。
   當今的商界變幻莫測,偶爾的失利難以避免,我們必須有勇氣應付面臨的一切。哈佛商學院的約翰·考科教授說:「我可以想像得出,在20年前董事會在討論一個高級職位的候選人時,有人會說:『這個人32歲時就遭受過極大的失敗。』其他人會說:『是的,這不是個好兆頭。』但是今天,同一組董事會卻會說:『讓人擔心的是這個人還未曾經歷過失敗。』」
   比爾·蓋茨在微軟公司經常冒著失敗的危險,他喜歡僱用犯過錯誤的人。「失敗表明他們肯冒險,」他說,「人們對待錯誤的方式是他們應變的指示器。」
   面對失敗,有的人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卻能重整旗鼓,這是什麼原因呢?曾經經歷過失敗的總經理們及領導藝術專家們提出的答案可供我們借鑒。
   憧憬下一個成功
   馬丁·塞爾格曼這位大學心理學教授,曾對30家工業企業的僱員進行調查、研究。他說:「那些能從失利中扳回優勢的人是樂觀主義者,他們確信『我的問題是暫時的。』而那些悲觀主義者,他們把失敗看成是永恆的,往往不能捲土重來。」
   敢於冒險,不畏失敗
   當捷曼離開可口可樂公司後,他有14個月沒與公司的任何人交談過。他回憶:「這些日子是孤寂的。」但是他並沒有關閉任何門路。他和一個合夥人共同開創了一家咨詢公司。在亞特蘭大的地下室裡(他戲稱之為「捷曼市場」),靠著一台計算機、一部電話和一台傳真機,他的公司運作起來。逐漸地,他的咨詢客戶發展到像微軟公司及米勒釀造集團公司這樣的大公司。他的信條是:不落俗套,敢於冒險。
   後來,可口可樂公司甚至也來尋求他的建議。捷曼說:「我做夢也沒想到,公司會請我回去。」管理部門需要他協助整頓。「我們因為不能容忍失敗而喪失了競爭力,」可口可樂公司的總經理羅伯特·格茲塔承認,「人只要運動就難免摔跟頭。」
   樹立明確目標
   本世紀60年代,吉恩·萊斯利是世界十大網壇名將之一。「我的目標不是當世界冠軍,而是到溫布爾登網球中心打球。」這位健壯的丹麥選手回憶,「每次練球,我都想像在那兒打球的情景,我嗅著草地的芳香,聽著觀眾的呼喊。」1969年,萊斯利來到網球中心,在那兒被羅德·拉弗擊敗。
   20年後,萊斯利擔任了斯奎波公司的總經理。然而,當他的公司與伯瑞斯特·邁爾公司合併後,他被排擠出來。這一年,他進修了宗教和哲學課程。他一直沒有放棄做跨國公司總經理的目標,1994年,他獲得了史密斯·科林畢奇姆公司總經理的職位。
   面對危機,學會退卻
   瑞克·米勒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裡,父親酗酒,他很早就領悟到,人不可能總能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1989年,米勒由於在使公司起死回生方面具有特殊才能而名聲大噪。王安電腦公司請他去扭轉公司瀕臨破產的局面。但計算機行業的競爭遠比米勒預想的嚴峻得多。經過市場衰退的打擊,米勒只好收斂起逼人的氣勢。為了拯救公司,他採取了一連串的保守策略,並廉價出售存貨,以減少損失。然後他離開了公司。王安電腦公司成了一個空架子。但這是最有利的結局了,米勒對此無怨無悔。
   童年的不幸實際上有助於人們適應環境,教給人們百折不撓。樂觀的人知道他們不可能控制世界。他們把失敗看作是青春期「反應」,儘管棘手、不適,卻是轉向成熟的先導。
   現在米勒是AT&T公司的首席財政官員。當AT&T公司的總裁羅伯特·艾林第一次會見他時,對他說:「我把你在王安電腦公司的工作經歷視為一個極大的優勢。」在AT&T公司,米勒要求那些擔心失敗的新僱員對著鏡子說一聲:「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如果他們能夠這樣做,無論結果如何,都應被視作成功。
   迎接挑戰
   伯尼·馬科斯是新澤西州一個貧窮的俄羅斯人的兒子。亞瑟·布蘭克生長在紐約的中下層街區,在那兒,他曾與少年犯為伍。當他15歲時,父親去世。布蘭克說:「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一直確信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
   1978年,布蘭克和馬科斯在洛杉磯一家硬件零售店工作時,被新來的老闆解雇了。第二天,一位從事商業投資的朋友建議他們自己辦公司。馬科斯說:「一旦我不再沉浸在痛苦中,我便發現這個主意並不是妄想。」
   現在,馬科斯和布蘭克經營的家庭庫房設備,在美國迅猛發展的家用設備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馬科斯說:「當你絕望時,你有人生目標嗎?我問了55名成功的企業家,40名都確切地回答:有。」
   用別人的眼光看自己
   心理學家羅伯特·斯多伯對經理做過這樣的評估,他相信導致失敗的頭號原因是缺少自知之明。所以你必須跳出自我封閉的圈子,採納別人的觀點。
   「過去我一直不清楚我給別人留下的是什麼樣的印象。」美國捷運公司的安妮·布斯奎特說。4年前,她任奧卡公司的總經理,她發現,她管轄的2000名僱員中,有5名故意隱瞞了2400萬美元的損失。她對此負有責任。那時,她在別人的眼裡是一個凡事追求完美的人,這無疑給別人造成一種威脅感和敵對感。下屬們對她極為害怕,以至於不敢上報壞消息。
   布斯奎特失去了奧卡公司的工作,這卻給她提供了挽救美國捷運公司某些小部門的機會。開始時,她的自尊心受到的震動,幾乎使她放棄這一機會。但在奧卡公司的失敗最終卻成為她的動力。
   布斯奎特說:「我意識到我必須更加善解人意。」她開始變得更有耐心,並且成為一個很好的聽眾。她學會了如何正確對待壞消息。「我常常自問,為什麼有著共同利益的人,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如果我早這樣做,我早就解決了奧卡公司的問題。」
   布斯奎特現在是一位執行副總裁。她的前任老闆托馬斯·瑞德說:「安妮的例子對那些事業陷入泥潭中的人是一個楷模,太多的人因尋求安穩的職位,導致停滯不前。而她勇於面對挑戰,最後成功了。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不幸釀就甜蜜。」失敗挽救了安妮·布斯奎特,激發了馬科斯和布蘭克,把瑞克·米勒推到了頂峰,也把捷曼造就成為新世紀一個真實的傳奇人物。如果你還不曾失敗過,那麼,為了你的事業,也許你應該嘗試一下失敗的滋味。

 Provenance :現代化   Translator :趙友蓉編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