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汽車在美國的魅力

   在現代美國生活中,汽車同電視一樣無所不。今天的美國有85%的家庭擁有一輛汽車,50%的家庭擁有兩輛或兩輛以上。美國人天天開私人汽車上班。
  美國有一本《汽車與駕駛員》雜誌,其發行量達72萬,相當於《滾石樂》週刊和《紐約人》文學期刊一樣著名,其內容僅評價汽車型號,指導維修、保養和改裝汽車,報道汽車工業發展情況。這樣一本專業性汽車雜誌何以如此暢銷?一些人對此做了一番調查,調查結果令人驚訝地發現,汽車的魅力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汽車的羅曼蒂克功能
  一些人認為,與其說美國人喜歡汽車,不如說他們是喜歡汽車的羅曼蒂克(浪漫)功能。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期間,有一種老式汽車很受人們歡迎,主要原因是那種舊車設有一個狹窄的座位,那地方只擠得下兩名乘客,卻給兩人創造了私下相處的機會,釀造了親密無間之情。七十年代和八十代有一種小型運貨汽車很搶手,因為它四面都是擋板,車主能夠很容易地將它改裝為舒適的、鋪有地毯的房間。因此,迄今為止,汽車一直為人們提供著理想的求愛場所。一些人的回答更妙:「汽車成為情侶們比以往更遠離前廊的鞦韆和客廳的沙發,擺脫常在身邊嘮叨的母親和令人煩惱的兄弟姐妹。汽車使情侶們可以在炎熱之夏、遠足郊外野餐、游泳,可以一年到頭去各處跳舞,參加形形色色的娛樂活動。」
  汽車使人自由豪放
  汽車在美國之所以風行,是因為它符合美國人自由豪放的性格。一位美國作家這樣談論他對汽車的看法:「無論你把車子開到哪裡,一切都由你來決定,是調轉車頭,還是繼續向前。你可以充分行使你的行動權,你決定著何時停車,何時加速,何時改道行進。汽車大大增強了你是自己心靈主宰的感覺,這多痛快,沒有其他東西能比得上。」
  美國人確實是一個好獨斷專行、我行我素的民族,他們的自由自在意識非常強烈,駕車兜風,一路狂開,無疑吻合了這種自由奔放的心理需要。正如一位作家說的:「美國人自由和奔放的意識,無不直接源自駕車的快感。」
  車輪帶來金錢滾滾
  伴隨著汽車的崛起,美國才變得如此現代化。由於汽車的出現,美國各大城市紛紛向郊外擴伸,商業林蔭道被大面積的停車場所團團包圍,僅新鋪的汽車道就達640萬公里。租車行業每年的利潤達33.3億美元。街頭巷尾湧現無數的汽車電影場、汽車餐館、汽車銀行、汽車洗衣服務、汽車教堂以及汽車彩照擴印店等等。汽車的穿梭不息為老闆們帶來好生意。在美國,即使在一個人口密集的城市裡,許多雜貨店都擁有比店本身規模大好幾倍的停車場,遠看好像雜貨店倒成了停車場的附屬物。
  另外還有一種怪事,美國人如果開車上街,會受到絕大多數人家、商店、餐館的盛情接待,而如果不開車,還要費很大口舌說服別人來接待自己。因此沒有汽車的美國人有時非常痛苦,真正感到是「寸步難行」。
  汽車的時髦精神
  越來越蔓延開來的懷舊和趕時髦的情緒,是汽車依然雄踞美國人心靈的重要原因。許多人對底特律汽車城頂峰時期出產的車速快、馬力大、耗油量大的汽車,仍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儘管人們也趨向於購買耗油量小的外國汽車。美國人把五十年代造的雪佛蘭車奉若神明。一位教授稱他剛買的一輛1958年造的雪佛蘭車是「一件純粹的美國文物,是每個人回到1958年的宇宙飛船,是從那快樂和夢幻年代淘出的一件工藝品」。一位編輯的兒子買了1960年造的雪佛蘭車,這位編輯逢人便說:「那輛車閃現著綠光,銀白色的火箭般的內部裝潢,鍍鉻的擋泥板和寬寬的內側雪白的上等輪胎,細細欣賞起來太惹人喜愛了,當我兒子讓我駕駛這輛汽車逛過商店後,我發現奇妙的感覺已不僅僅屬於我,這輛車使那麼多的人回過頭來,使那麼多人心顫。我相信,那奇妙效果絕不亞於人們看見影星穿著比基尼泳裝。」
  美國的汽車商深知汽車的魅力,他們越來越懂得將想像力和魅力造入汽車的金屬、裝潢和橡膠裡,他們已經不再是製造便宜實用的交通工具,而是在製造風行一時的時髦,製造美感,以此開拓廣闊的汽車市場,一個符合美國人口味的汽車市場。
  對機械怪物的反思
  汽車畢竟不是檀香皂,優雅迷人的魅力不時帶來一點副作用,令不少美國人苦惱,稱之為「機械怪物」。美國人每年死在「不長眼的怪物」腳下的人不計其數。汽車廢氣引發了駭人聽聞的洛杉磯和華盛頓特大煙霧。汽油短缺造成美國人排長隊灌車油,引起全美國恐慌。這種種事件使美國人陷入對「拜車主義」的反思。
  一位家庭主婦說得很直率:「有次我家的汽車送去修理了一段時間,令我們驚奇的是,熬過沒有汽車的時刻很容易,不只是容易,甚至實際上還非常令人高興。我們走路更多了,平日坐公共汽車,必要時喊一輛出租,週末則租一輛車開出去旅遊。我們的孩子們變得獨立性更強,因為媽媽不再是他們的汽車司機。想起來真好笑,我們曾經餵養和照料過一個機械怪物,美國人終有一天會承認汽車已經過時。」
  不只是這位家庭主婦談到沒有汽車的好處,一些科學家也認為,隨著美國的現代化進程,大都市逐漸解體,人們嚮往步行、騎自行車上班,汽車的魅力將會淡化,人們不再是從家門走到汽車門,而會在大街上相遇更多,鄰里間會更加頻繁往來,在去雜貨店、電影院或者街角藥房的路上走過別人家門,與人打招呼。
  反思歸反思,現在許多美國人還是堅持認為要叫美國人不承認汽車的魅力,放棄汽車不用,那是根本行不通的。看來,汽車可以帶來魅力,沒有汽車也會帶來生活的魅力,這彷彿成了一隻怪圈,只能等待未來去解開。

Author :曉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