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財富》半月刊與阿瑟·安德森商務選址服務所合作,對全世界各大城市的人口、收入、物價、天氣、治安、醫療、餐飲、住房、交通、娛樂等多方面的指標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分析,排出了全球最適於工作及生活的五大都市。傲居榜首的是多倫多,其次是倫敦、新加坡、巴黎和香港。(各項指標對比見附表)
多倫多:北美洲最安全的城市
不少多倫多居民這樣形容他們居住的城市:「多倫多就像是一座由瑞士人管理的紐約城。」言下之意,它既有紐約的繁華,又不失瑞士的清潔。過去,多倫多在許多人印象中是一座沉悶、整潔、有著許多高大尖頂建築的城市。然而這種印象已經過時了。今日的多倫多不再是一個缺乏生氣和活力的城市。寬鬆的移民政策、良好的生態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低廉的物價和豐富多彩的休閒娛樂生活賦予了這座城市全新的魅力。因為移民政策寬鬆,多倫多的非加拿大裔市民增加很快,已佔全市總人口的41%。因為投資環境上乘,多倫多近年來娛樂業、電信業、生物工藝產業和房地產業日趨繁榮,並帶動了餐飲業的發展。多倫多是北美洲三大戲劇表演中心之一(另外兩個是紐約和芝加哥)。多倫多的美術館、俱樂部和公園遍佈全城。
「多倫多一流的生態環境對於該市不斷增長的經濟成就功不可沒。」多倫多前市長戴維·克龍比說,「我把多倫多看做是一座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城市。你只要創造出那種高質量的生活環境,就會吸引各路人才來此居住,而這些人才會給城市帶來商業機會。」克龍比先生說服市政府投資4400萬美元清理了毗鄰該市的安大略湖。
多倫多也有它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因為坐落在大湖邊,它的冬天又冷又濕。此外,依據美國的標準,它的賦稅有點偏高。但是和它的諸多優點比較起來,這些缺憾幾乎算不了什麼。
倫敦:歐洲的商業中心
過去,倫敦的餐食一向口碑不佳,但是現在你在倫敦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美味佳餚,從泰國菜到墨西哥菜,應有盡有。倫敦的紀念館過去常常是灰塵滿面,但現在卻乾淨多了。而在歐洲各國的首都城市中,倫敦的失業率已由過去的最高降至目前的最低。
倫敦仍然是歐洲最安全和最友好的城市之一。它那喧鬧的夜生活與高雅的文化園地幾乎可以同紐約媲美。倫敦有200家劇院,30家大型博物館,5家交響樂團和兩家歌劇團。正如有人所說:「如果你在倫敦找不到什麼有趣的事情可做,那麼你一定是個相當乏味的人。」
倫敦以其「老大帝國」之都的深沉魅力和寬鬆的經濟政策,吸引了眾多的外國公司來此安營紮寨。《財富》雜誌評出的全球500家大企業中有27家企業的總部設在倫敦。
倫敦也有不足之處,比如頻繁的交通堵塞、擁擠的通勤公車和嚴重的空氣污染,這些都是城市的基礎設施不堪重負的結果。1998年以前,倫敦市內一條新的地鐵線路將投入使用,幾條新建的鐵路將把希思羅機場和市中心聯結起來,這將有助於緩解目前擁擠的交通狀況。
當然,倫敦的天氣要是能好一些就更好了。
新加坡:開放的經濟和廉政的社會
清潔,碧綠,整齊且富有效率,新加坡城就像一台處於政府關注下的鐘錶,規規矩矩、一絲不苟地運轉著。新加坡很少出現交通堵塞,因為政府通過高稅收和高費用來限制轎車的擁有量;新加坡犯罪率也很低,因為政府對武裝搶劫等罪行處以酷刑(如鞭刑),毒品販子會被處以極刑。
聽起來新加坡也許像個警察城市,其實這個小島是做生意和謀生的理想之地。新加坡開放的經濟政策和廉政的社會環境已使它發展成為東南亞一流的商業樞紐。它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美國還高,它已不再是一個低消費的港口中心。
新加坡市政府對提升市民的家庭生活質量積極性很高,市內有不少格調健康的娛樂場所,它的露天食廊別具特色,可向食客供應本地最好的菜餚。但新加坡對夜生活的限制較為嚴格。新加坡市民中有華人,有馬來人,也有印度人。不同民族的團體組織經常在街頭舉辦五彩繽紛的節日慶典活動,成為該城一景。對於移居國外的人來說,新加坡也許是他們在亞洲最輕鬆如意的地方了。大多數新加坡人的英語同他們的母語一樣流利。
巴黎:高消費的文明之都
來到巴黎,除非你閉上自己的眼睛(那將是非常遺憾的),巴黎總是不斷地提醒你它是世界上最文明的地方。也許是它居於歐洲大陸中心位置的緣故,它是世界上盛產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藝術家的地方。
巴黎不僅僅是舉世聞名的藝術之都。它的街頭咖啡館所飄出的自由、安詳之氣,它的月光漫遊所踏出的浪漫步履,更為巴黎平添了一分優雅。巴黎還是一流的國際商業中心。它的歐洲大陸交通樞紐位置,密集而高效的基礎設施,吸引了各門各類的跨國公司前來開展業務。
然而,所有這一切都是有代價的。巴黎的生活開銷是紐約的1.5倍。高消費又帶來了一系列的城市問題:犯罪、種族關係緊張、畸形消費,等等。
香港:不知疲倦的永動機
香港是這麼一個城市:比曼哈頓還要喧囂,比東京還要擁擠,每平方英里竟有6.7萬人。但良好的信息通訊條件使它成為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頻繁湧動的國際性大都市。同時這台「永動機」也帶來了噪聲污染、空氣污染和交通堵塞。這些都是不利於家庭生活的方面。因為市區交通擁擠,許多商人每天都要花去大量的時間在路上奔波,這就增加了社會交往的難度。所以宴會就成為香港人增進感情、密切往來的重要手段。在香港,文化生活的焦點不在美術或音樂上,而是在飯館裡。香港的大小餐館有1萬家。
Author :傑弗裡·庫爾特等 Provenance :財富雜誌
多倫多:北美洲最安全的城市
不少多倫多居民這樣形容他們居住的城市:「多倫多就像是一座由瑞士人管理的紐約城。」言下之意,它既有紐約的繁華,又不失瑞士的清潔。過去,多倫多在許多人印象中是一座沉悶、整潔、有著許多高大尖頂建築的城市。然而這種印象已經過時了。今日的多倫多不再是一個缺乏生氣和活力的城市。寬鬆的移民政策、良好的生態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低廉的物價和豐富多彩的休閒娛樂生活賦予了這座城市全新的魅力。因為移民政策寬鬆,多倫多的非加拿大裔市民增加很快,已佔全市總人口的41%。因為投資環境上乘,多倫多近年來娛樂業、電信業、生物工藝產業和房地產業日趨繁榮,並帶動了餐飲業的發展。多倫多是北美洲三大戲劇表演中心之一(另外兩個是紐約和芝加哥)。多倫多的美術館、俱樂部和公園遍佈全城。
「多倫多一流的生態環境對於該市不斷增長的經濟成就功不可沒。」多倫多前市長戴維·克龍比說,「我把多倫多看做是一座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城市。你只要創造出那種高質量的生活環境,就會吸引各路人才來此居住,而這些人才會給城市帶來商業機會。」克龍比先生說服市政府投資4400萬美元清理了毗鄰該市的安大略湖。
多倫多也有它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因為坐落在大湖邊,它的冬天又冷又濕。此外,依據美國的標準,它的賦稅有點偏高。但是和它的諸多優點比較起來,這些缺憾幾乎算不了什麼。
倫敦:歐洲的商業中心
過去,倫敦的餐食一向口碑不佳,但是現在你在倫敦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美味佳餚,從泰國菜到墨西哥菜,應有盡有。倫敦的紀念館過去常常是灰塵滿面,但現在卻乾淨多了。而在歐洲各國的首都城市中,倫敦的失業率已由過去的最高降至目前的最低。
倫敦仍然是歐洲最安全和最友好的城市之一。它那喧鬧的夜生活與高雅的文化園地幾乎可以同紐約媲美。倫敦有200家劇院,30家大型博物館,5家交響樂團和兩家歌劇團。正如有人所說:「如果你在倫敦找不到什麼有趣的事情可做,那麼你一定是個相當乏味的人。」
倫敦以其「老大帝國」之都的深沉魅力和寬鬆的經濟政策,吸引了眾多的外國公司來此安營紮寨。《財富》雜誌評出的全球500家大企業中有27家企業的總部設在倫敦。
倫敦也有不足之處,比如頻繁的交通堵塞、擁擠的通勤公車和嚴重的空氣污染,這些都是城市的基礎設施不堪重負的結果。1998年以前,倫敦市內一條新的地鐵線路將投入使用,幾條新建的鐵路將把希思羅機場和市中心聯結起來,這將有助於緩解目前擁擠的交通狀況。
當然,倫敦的天氣要是能好一些就更好了。
新加坡:開放的經濟和廉政的社會
清潔,碧綠,整齊且富有效率,新加坡城就像一台處於政府關注下的鐘錶,規規矩矩、一絲不苟地運轉著。新加坡很少出現交通堵塞,因為政府通過高稅收和高費用來限制轎車的擁有量;新加坡犯罪率也很低,因為政府對武裝搶劫等罪行處以酷刑(如鞭刑),毒品販子會被處以極刑。
聽起來新加坡也許像個警察城市,其實這個小島是做生意和謀生的理想之地。新加坡開放的經濟政策和廉政的社會環境已使它發展成為東南亞一流的商業樞紐。它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美國還高,它已不再是一個低消費的港口中心。
新加坡市政府對提升市民的家庭生活質量積極性很高,市內有不少格調健康的娛樂場所,它的露天食廊別具特色,可向食客供應本地最好的菜餚。但新加坡對夜生活的限制較為嚴格。新加坡市民中有華人,有馬來人,也有印度人。不同民族的團體組織經常在街頭舉辦五彩繽紛的節日慶典活動,成為該城一景。對於移居國外的人來說,新加坡也許是他們在亞洲最輕鬆如意的地方了。大多數新加坡人的英語同他們的母語一樣流利。
巴黎:高消費的文明之都
來到巴黎,除非你閉上自己的眼睛(那將是非常遺憾的),巴黎總是不斷地提醒你它是世界上最文明的地方。也許是它居於歐洲大陸中心位置的緣故,它是世界上盛產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藝術家的地方。
巴黎不僅僅是舉世聞名的藝術之都。它的街頭咖啡館所飄出的自由、安詳之氣,它的月光漫遊所踏出的浪漫步履,更為巴黎平添了一分優雅。巴黎還是一流的國際商業中心。它的歐洲大陸交通樞紐位置,密集而高效的基礎設施,吸引了各門各類的跨國公司前來開展業務。
然而,所有這一切都是有代價的。巴黎的生活開銷是紐約的1.5倍。高消費又帶來了一系列的城市問題:犯罪、種族關係緊張、畸形消費,等等。
香港:不知疲倦的永動機
香港是這麼一個城市:比曼哈頓還要喧囂,比東京還要擁擠,每平方英里竟有6.7萬人。但良好的信息通訊條件使它成為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頻繁湧動的國際性大都市。同時這台「永動機」也帶來了噪聲污染、空氣污染和交通堵塞。這些都是不利於家庭生活的方面。因為市區交通擁擠,許多商人每天都要花去大量的時間在路上奔波,這就增加了社會交往的難度。所以宴會就成為香港人增進感情、密切往來的重要手段。在香港,文化生活的焦點不在美術或音樂上,而是在飯館裡。香港的大小餐館有1萬家。
Author :傑弗裡·庫爾特等 Provenance :財富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