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

契琴伊薩

契琴伊薩(猶加敦馬雅語:chich'en itza'[1],意即「在伊察的水井口」、發音: /tʃiːˈtʃɛn iːˈtsɑː/,[2])是一處龐大的前哥倫布時期的考古遺址。
契琴伊薩由瑪雅文明所建,坐落在今墨西哥境內的猶加敦半島北部猶加敦州[3],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在從公元前6世紀到瑪雅古典時期(公元2世紀到10世紀早期)的時間裡,契琴伊薩是瑪雅的主要城市,而在中部低地及南方的的城市衰敗後,契琴伊薩更到達了其發展和影響力的頂峰。
到了後古典時期,契琴伊薩的建築主題中明顯增加了中部墨西哥托爾特克的風格。
這一現象的最初被解釋為來自中部墨西哥的直接移民甚至入侵,但當代的多數說法認為這些非瑪雅風格是文化傳播的結果。
1221年的起義和內戰,如考古發現的燒毀的建築所顯示,導致了契琴伊薩的衰落,統制中心也轉移到了瑪雅潘。
西班牙征服者弗朗西斯科·德·蒙泰喬曾在1531年短期占領過這裡。

據美國人類學協會稱,契琴伊薩的遺址建築本身屬於墨西哥聯邦財產,而土地由Piste鎮和Barbachanos家族作為集體財產和私人財產而共同擁有。Barbachanos家族從19世紀早期就是猶加敦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家族之一。

 

Author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