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地震預報成熟有待時日

地震,是一個令人生畏的詞語。
  然而,人們卻時常聽到它,儘管很不情願。
  大地震,死亡數千人的大地震,年年有聞。
  1995年1月17日,日本大阪、神戶發生裡氏7.2級地震,造成5250人死亡,26,804人受傷,29萬人避難他鄉,總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
  1997年5月10日,伊朗東北部霍拉桑省發生裡氏7.1級地震,造成2000人死亡,5000人受傷。
  面對恐怖的地震,人們多麼希望科學家能提供準確的預報!
  然而,滿懷殷切期望的公眾,得到的卻是兩種大相逕庭的回答:
  「地震預報,可以做到十次預報九次准!」
  「地震是無法預報的!」
  公眾,只好陷入深深的迷惘。
  地震預報分4種
  我們腳下的地球,是個不平靜的星球。它每年會發生大大小小的地震500萬次。
  若平均而論(當然這不很科學),全球每天會發生1.4萬次大小地震,每小時會發生583次地震,每分鐘就有10次左右的大小地震。
  頻繁的地震,給預報帶來極大的困難。我國科學家把地震預報分成4種:
  長期預報:幾年至幾十年預報;
  中期預報:幾個月至幾年預報;
  短期預報:幾個月以內的預報;
  臨震預報:幾天以內的預報。
  公眾最關切的,是短期、臨震預報;科學家最感困難的,也是短期、臨震預報。
  短期臨震預報:一二成準確
  地震能預報嗎?
  若說不能,國內外有過許多預報成功的例子:
  1975年,我國地震工作者成功預報了遼寧海城7.3級地震,大大減輕了地震造成的損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後,將這一成就記入史冊。
  1997年4月6日、11日、16日,新疆伽師縣發生6級以上地震,我國地震系統事前也發出了比較準確的短期臨震預報。曾經提供預報的還有四川松潘地震(1976年)、四川甘孜地震(1981年)、雲南孟連地震(1995年)。
  長期預報獲得成功的例子就更多了。美國人艾倫·林德曾在1988年預報了次年的洛馬·曾利特大地震。
  地震能預報嗎?
  若說能,為什麼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5年神戶大地震、1997年伊朗大地震都沒有短期臨震預報?
  這個問題不是用一兩個字就能回答的。說「不能」,有失偏頗;說「能」,又太樂觀。
  我們還是求助於國際上著名的地震專家,聽聽他們的意見。
  一位英國科學家,在神戶大地震之後評論道:「地震研究仍處於非常初級階段。」初級階段還不夠,還要加上「非常」二字。
  一位瑞士地震專家認為:「即使是對一個時期作地震預報,準確率也只有10%~20%。」
  一位中國的地震專家,雖然不同意一些人「地震無法預測」的觀點,卻也認為:「現階段地震預報的水平是很低的,短期臨震預報準確率僅僅10%~20%。」
  一二成準確,僅此而已。
  地震預報難在何處
  地球,人類生於斯、長於斯,繁衍了幾百萬年。
  然而,人類對自己地球母親的瞭解,仍然極其膚淺。地球表面之下是怎麼回事,我們所知甚少。相比之下,我們對大氣層、對近地空間、對宇宙空間的瞭解,要深刻得多、豐富得多。天文學家看到了100多億光年以遠之地發生的事,而地下10千米、20千米深處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卻茫然不知。
  人們都有一個感覺:天氣預報越來越準了。這受益於人類對大氣圈的深入瞭解,受益於氣象科技的進步。有氣象衛星巡天,有星羅棋布的氣象站觀天,有超級計算機不停地運算,短期、中期、長期天氣預報都成了人類離不開的良友。
  道理也簡單。有雲才有雨,衛星雲圖是氣象專家的好幫手。
  地下應力場分佈圖,便是地震專家期盼的地震「雲圖」。有雲才有雨,有應力才會有地震,哪裡應力最大,哪裡最有可能發生大地震。
  人們多麼希望能發明一種技術,把地下應力的分佈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地震專家對地下10千米、20千米、30千米,乃至更深處應力的分佈情況瞭如指掌,預報地震就簡單多了。
  但是,今天的現實是,在地震科學最先進的日本,在它的首都東京,也僅有3個地下探測器,深度極淺——僅3千米。
  神戶大地震給東京的地震監測設施帶來了機遇:這種探測器可望增至10個。
  這是一個全世界的遺憾:在這個不平靜的星球上,設有地下地震觀測網的,只有一個城市——東京。
  地震預報難,就難在沒有地震「雲圖」。
  目前主要是經驗性預報
  地震預報與天氣預報有頗多相似處。
  在氣象衛星、大型計算機介入天氣預報之前,人們是靠經驗來作預報的。比如今天是5月24日,氣象學家收集整理歷年北京5月24日氣溫、風力、降水等統計資料,算出這一天出現大風、降雨等天氣的概率,從而預報今年5月24日的天氣。
  預報地震,在尚沒有地震「雲圖」的今天,也大都是靠積累的經驗來進行預報。諸如強震之前地(表)應力的變化、大氣中的次聲波、大地的微小振動、動物的異常表現等。
  對於利用地震的前兆進行預報,美國地球物理學家羅伯特·蓋勒等人認為,這方面尚缺乏系統的研究,因而尚不能提供充足證據說明這些前兆不是來自地震之外的其他原因。
  怎樣看待經驗性的預報?一些專家持這樣的看法:
  第一,在現階段,要事先正確識別各種前兆現象,作出可靠的短期臨震預報十分困難。
  第二,要樹立強烈的預報意識,將觀測到的地震異常現象及時報告有關當局,由此來作出地震來臨的預報,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人們期望,地震預報走向成熟;
  人們理解,科學研究的成熟需要時間。

Author :雲帆   Provenance :百科知識
 蛋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