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莫求虛有的公平

我們在生活中受到要求公平的心理影響,當公平沒有出現時,我們會感到憤怒、憂慮。但是,過去不曾有過絕對的公平合理,今後也不會有。
  文明社會一再呼籲公平,政客們在他們的競選演說中屢次提到這兩個字。譬如,「我們對任何人都要一視同仁。」儘管如此,不公平的現象依然存在,在我們的社會理,貧窮、戰爭、疾病、犯罪、吸毒等等不平等的現象不是此起彼伏嗎?
  不公平是常有的事,但是你可以運用自己的智慧與不公平進行挑戰,從而避免使你陷入僵化,避免造成你的自毀心理。
  靈魂的疾病
  要求公平合理和平等並不是自毀的行為,由於不公平的現實而引起的各種消極情緒才是自毀的行為。
  「要求平等」行為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無論是在自己;或別人身上都不斷出現。下面就一些常見的例子:
  總是希望別人對待你的方式應該同你對待別人的方式相同。
  別人對你有些好處時,你就想立刻報答他。如果你請我吃飯,我就欠了你的人情。這種情形一般被認為是懂得待人處事,其實,這表明你希望公平的對待。
  總是等別人吻你,你才吻別人。總是等別人對你說:「我愛你。」你才回答他:「我也愛你!」你從來不主動向對方吐露你的愛情,因為你認為,如果你先表露了愛意,那將是不公平的。
  對自己所熟悉的人或與自己干同樣的工作的人產生抱怨心理,認為他們賺的錢比自己多,這太不公平了。
  各方面條件與你相差不多的人得到提升或重用,你卻守著原來的位子沒有動,於是你認為這太不公平了,他們在很多方面還不如你呢!
  你的鄰居買了一輛新汽車,而你仍舊用那輛10年前出廠的車子,你認為這世界太不公平。
  如果別人送你多重的禮物,你也以同樣價值的禮物還與。企圖保持相互間的平衡。
  對於事情總是堅持一致性。實際上,這是一種不寬容的反映。
  如果你總是希望事事都依照「正當」的方式進行,那麼,你的這種心理便是心胸狹窄的表現。例如:
  在爭論問題時,總是要求最後得出結果,不是贏的一方,便是輸的一方。
  通過對公平的爭論,實現自己的要求。譬如:「你昨天晚上出去了,而我卻在家裡看家,如果我今天晚上不出去,而你不在家看家的話,那將是不公平的。」
  以別人的行為為借口,認為「他可以做,我同樣可以做。」效仿別人欺騙、偷竊、輕佻、撒謊、遲到等等行為。或者,在高速公路上,別人的車子開在你的前面擋住了你的去路,你覺得這不公平,於是故意超車擋住他的去路。晚上開車,對方未開近燈,你也開遠燈。這類情形是因為你要求「公平」,但是你卻忘記了這是十分危險的。這是一種非常幼稚的「你打我,我也打你」的心理在作怪,這種心理的膨脹必然導致一場災難。
  「要求公平」的思想和行為的最常見的原因是:
  與朋友交談時,可以以社會上不公平的事做為話題,這不僅可以避免談到自己,也可以消磨時間。
  你認為只要自己有公平的觀念,就一定能做出公平合理的決定。
  借口「不平等」,把自己的行為的責任推卸給別人,這就給所有不道德、不合法或不適當的行為找到了理由。
  一旦不能圓滿地完成一件事時,你可以為自己找到開脫的理由,「他們都做不好,當然我也做不好。」以此達到自我寬恕。
  你可以放棄自己應盡的某些責任,借口把責任推卸給那些對你來說不公平的人或事上。以便維持現狀。在「他都做不到,我當然也做不到」的借口之下,你不必去冒險,也不必改變現狀。這就使你處於僵化的地步。
  不公平的事可以使你被人注意、憐憫,使自己產生自憐。你認為周圍的人都該同情你,這就使你擺脫了對自己的責任。
  在你受到人們尊敬時,會沾沾自喜,你會把自己想像得比任何人都崇高。因為,你認為這對你來說是公平的。因此,你會處處要求這種公平。
  由於一切事情必須公平,那麼報復行為便是對的,復仇、以牙還牙的行為便是為了公平。
  除了上述原因引起的種種要求公平合理的心理選擇之外,還有一種借口「不公平、不平等」而產生的心理疾病,人們稱之為嫉妒。
  生活在充滿競爭的時代,當他人超越你的時候,你便從內心感到自己受了冷落,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嫉妒——這種被稱為「靈魂的疾病」的感情,便很容易爆發。嫉妒的產生,主要是由於不能正確地估價自己,缺乏自信心。有這種情緒的人往往自卑感也較強。他們熱切期望得到別人的承認和稱讚,或者說,有強烈的虛榮心。嫉妒情緒一旦產生,就會使你在情緒上感到不悅,精神從此萎靡不振,此時你的言論與行動、思維與情緒全都會受到他人的操縱,喪失自制的能力,給你的身心帶來極大的損害。所以說,真正愛自己的人是從來不會嫉妒的。
  你對一切都要求公平,這會使你失去許多與人交往的機會。也許經常抱怨對方:「這不公平!」然而這是一句很糟糕的話。既然你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一定是把自己與別人相比較:認為別人能做的事你也能夠做到,別人不該比你佔優勢。這樣思考的結果,必然是用別人的情形來判定自己,讓別人支配你的情緒,是別人造成了你的不悅,這便意味著你把自己的控制權、支配權以及主權、人格統統交給了別人。
  一位年輕貌美的少婦曾向人們訴說自己五年不愉快的婚姻生活。她的丈夫是保險公司的職員,因為一句話惹她生氣,她便大發雷霆地說道:「你怎麼可以這樣說,我可是從來沒有向你說過這樣的話。」當他們提到孩子時,這位少婦說:「那不公平,我從不在吵架時提到孩子。」「你整天不在家,我卻得和孩子看家。」她在婚姻生活中處處要公平,難怪她的日子過得不愉快,整天都讓公平與不公平的問題攪擾自己,卻從不反省自己,或者沒法改變這種不切實際的要求。如果她對此多加考慮話,相信她的婚姻生活會大大改觀的。
  還有一位夫人,她的丈夫有了外遇,使她感到萬分傷心,並且弄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她不斷地問自己「我到底有什麼錯兒?我哪一點配不上他?」她認為丈夫對她不忠實實在是太不公平。終於,她也效仿自己的丈夫有了外遇,並且認為這種報復手段可謂公平。但是,同願望相反,她的精神痛若並未減輕。
  要求公平是把注意力放在外界,是不肯對自己生活負責的態度。採取這個態度會妨礙你的選擇。你應該決定自己的選擇,不要顧忌別人。由於社會中的每一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抱怨是失策的,你不如積極地糾正自己的觀點,把注意力由外界轉向自身,捨去「他能那麼做,我為什麼不能跟他一樣」的愚蠢想法,這才是你創造成功人生的可行之路。
  切莫斤斤計較
  我們瞭解了需要公平的心理,便可以尋找一些實用的辦法,消除這種徒勞的錯誤心理:
  避免和別人做無謂的比較,使你的目標與其他人相區別,不要顧忌別人做過或者沒有做過。
  不要把任何決定看得過分重要,要看成是漸近的。
  用「這真不幸」或「我寧可……」取代「這不公平!」這會使你改變對世界許多事情的看法。要接受現實,但不必證實現實。
  當你感到自己希望別人能像你對待他人那樣對待你時,就要警惕了,不要用這種要求公平的方式妨礙你與人們之間的思想溝通。
  不要讓別人來支配或控制你的生活或影響你的情緒,特別是別人的所作所為並不合你的心願的時候,這樣做可以使你避免痛苦。
  不必懷有欠情或報恩的想法以求平衡。只要在你願意的時候,隨時都可以送給某人酒或其他禮物,上面附上一張紙條:「只因為我認為你是個了不起的人。」
  不要為了義務或公平同情別人。憑著自己的心願送給某人禮物,不要考慮自己收到的禮物有多貴重,是否與送給對方的相等值。由自己的意願決定一切,不必考慮外界的因素。
  記住,報復是受制於人的另一種方式,會招致你和他人的共同不幸。無論如何不要使用報復的方法,只要做你應該做的事情就行。
  把你日常生活中認為不公平的事情列下來,思考一下。如果你為某事不公平而難過的話,這種不公平能否轉變成公平呢?你能否果斷地向要求公平的心理挑戰呢?
  一個心胸開闊的人,能夠正確地看待自身與他人的差別,他既不會自輕自賤,崇拜英雄或偶像,把任何人都看得比自己優越;也不會盲目自信,無謂地貶低他人。他不會因別人的權力、財富、地位而憤憤不平。他願意以自己的實力戰勝對手,而不願因對手的缺陷使自己輕易獲勝。他沒有時間幸災樂禍,沒有時間評論別人,他只是忙於自己所追求的事業。他不會計較在每件事上是否都公平,只願意自己的內心快活與充實。這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